守株待兔,寓言裡,內含的會計教學
馬靖昊
2016-01-07 17:24

大家肯定都聽過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宋國有個農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樹樁上,被扭斷了脖子,死了,這位農夫撿到後,飽餐了一頓。這本來屬於一個很偶然的所得,即所謂會計上的營業外收入,但這位農夫最終卻乾脆什麼也不幹了,當作主要工作,專心守在樹樁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結果可想而知,再也沒有兔子來撞了,而這位農夫的農作物卻因為自己一直沒有打理而全部死掉了,成為天下笑柄。

 

現在讓我們假定這位農夫不是天天守著樹樁,而是三不五時去樹樁那邊看看有沒有野兔再發生這種悲劇。如果是這樣,就說明這位農夫將已經撿到的兔子視作其他業務收入了,這是能夠理解的,而且不至於被後人恥笑。我想,我們每位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在什麼地方撿到錢了,以後再路過時,是不是會多留意,或者乾脆時不時去那裡看看。

 

這個流傳了2000多年守株待兔的寓言對我們世世代代的教育,其實就是要分清楚會計上的營業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營業外收入的區別,難道不是嗎?通過這個寓言,理解它們就很容易。

 

其實這個寓言還有後續故事,這位農夫被人恥笑後,為了自己有兔子吃,也為了替自己挽回點面子,後來就開始養殖兔子了,那些恥笑過他的人紛紛上門來購買,兔子一下子就銷完了,那些為了能夠吃上兔子的人,就趕緊往農夫的口袋裡塞錢,農夫還沒有兔子賣,錢就到了自己的口袋,這就是農夫的預收賬款,這真是人世間最美麗的負債啊;而對於那些塞錢的客戶而言,兔子還沒有買到手,為了確保自己能夠吃上兔子,錢就到了別人的兜裡,這就是他們的預付帳款,這真是一項最迷惑人的資產,充分說明了這時候的兔子市場是一個藍海市場,毛利率很高,生意好做得很。

 

 

後來,那些買兔子的人們看到這位農夫養殖兔子很賺錢,就都養起兔子來了,一下子,市場就飽和了,這位農夫為了促銷,只好先將兔子賒銷給那些客戶,也就是說已經將兔子賣出去了,錢卻還在客戶的錢包裡,這就是農夫的應收賬款,要是估計未來收不回這麼多錢,就要計提壞賬準備,真麻煩;而對於那些先拿走了兔子的客戶而言,兔子買進來了,錢卻還在自已的手上,這就是他們的應付帳款,相當於佔用了這位農夫的錢,這些客戶是不是要爽歪啊,充分說明了這時候的兔子市場是一個紅海市場,毛利率近乎零!

 

看來,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還真包含了不少會計教學,你要是覺得有趣,就別忘記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作者:馬靖昊

本文由經理人分享授權刊出,原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馬靖昊說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