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全球第一個社群媒體粉絲突破10億的體育聯盟,而且在眾多新型的社群媒體上多點開花。目前,NBA擁有3500萬Instagram粉絲、380萬TikTok粉絲(海外版抖音),還與Snapchat有獨家合作。每天這些平台上用戶能夠享受到大量NBA的圖文和影片,獲得聯盟和球員第一手的消息。
但是,NBA收之桑榆卻失之東隅。近日,NBA總裁亞當·蕭華參加麻省理工史隆體育分析大會(MIT Sloan Sports Analytics conference)時表示,NBA的核心觀眾——18-34歲年齡段的觀眾,在2018-19賽季已經下降了11%,相比2010年更是下降了接近50%,而電視收視率是影響NBA版權價值的關鍵性因素。而且,聯盟在賽季中旬發給各個球隊的報告顯示,NBA比賽的門票銷量本賽季也出現了少許下降,但或許由於上漲的門票價格,總體門票收入收入小幅上漲。
蕭華表示,聯盟與包括ESPN、AT&T以及華納媒體公司在內的合作媒體,都需要一起應對媒體領域的新局面,各方需要共同培養年輕人實時收看NBA比賽的習慣。
NBA在社群媒體上的「觀眾友好」策略的確擴大了NBA聯盟和球星的全球影響力,通過在社群媒體上「無私」地釋放比賽的高光集錦,讓更多NBA核心觀眾之外的其他觀眾也了解到了NBA比賽和球員的魅力。
NBA此前的預設是,通過向社群媒體上的用戶提供NBA短影片類的「零食」,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用戶去享用NBA比賽這道「正餐」。但是現在收視數字明顯的下降卻讓人對這個策略產生了疑問。
體育娛樂公司Thuuz Sports的執行副總裁韋恩·西夫( Wayne Sieve)認為,「知名度高並不意味著被需要。NBA在社群媒體上影響的用戶只有一小部分會轉化成為NBA比賽的長期觀眾和付費用戶。」
首先,年輕觀眾快要和電視機「永別」了,他們已經太習慣在各種影片平台上點播影片內容,讓他們養成固定時間觀賽的習慣需要費一些努力。
此外,社群媒體上大部分的都是被動型的粉絲,他們對NBA的需求可能就是幾分鐘的集錦片段,不需要像死忠球迷一樣每天要完整地收看好幾場比賽。為了這部分球迷,NBA已經將將比賽劃分得更為碎片化進行出售。2018年9月,NBA和頻道商特納體育宣布,任何NBA聯盟通比賽套餐中的比賽,球迷都可以只購買第四節的時間單獨觀看,以後的比賽還有更加細化分段的可能。
當球迷的需求被各種「餵食」形式滿足後,反而沒有太多胃口來消化「主菜」——48分鐘的比賽了。
「球迷們發一條推特說『勇士打火箭真是太精彩,哈登又要砍60+了』,但實際上可能他並沒有看這場比賽。」亞當·蕭華說,「這種業務間的摩擦(例如單獨購買比賽第四節而不看全場比賽)應當盡量減少,NBA每年要從頻道商那獲得不菲的轉播費用,但是現在供應和需求並不相符。」
不少人認為是對聯盟現有的轉播合作夥伴利益的傷害。畢竟迪士尼和ESPN用240億美元買下了NBA9年的版權,他們並不樂意讓觀眾在別處看比賽片段。
不過也有人認為,喜歡看片段和集錦的觀眾,和盯著比賽看滿全場的觀眾,並不是一種消費者類型,NBA向他們提供的是兩種不同的產品。
西夫表示:「這恰巧體現了他們對於NBA的觀眾,所以無論人們是以什麽方式在參與NBA,無論他們關心的是球員個人,還是球隊本身,無論他們是想下注一場比賽,還是想組建自己的陣容,這些參與互動方式都是對聯盟有利的。」
他還表示,NBA不能只扯著嗓子號召球迷來看比賽,還需要和頻道商一起,用年輕人都能理解並且樂意接受的方式吸引他們來看比賽,AR、VR、體育彩券以及電競這些在體育世界滲透越來越廣的新技術和趨勢,將是聯盟和合作夥伴能夠使用的工具。
蕭華2018年中又和NBA續了一份六年的合約,還漲了工資。這位上任以來廣受稱讚的帶頭人接下來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已經擺在眼前了。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原文:NBA社交媒體存在感太強“慣壞”球迷,電視和現場觀眾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