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大陸政府而言,俄、烏衝突的教訓就是俄空軍在表面上獲得壓倒性優勢,實際上是無法取得對烏克蘭全境的制空優勢,俄空軍在戰場上難以發揮出真正的價值,不得不依靠地面部隊和遠程精確彈藥,維持對烏克蘭的遠程打擊!結果反映出俄空軍戰鬥機在火控雷達和航電系統水準低落,空有先進戰鬥機樣子,但難以適應現代化戰爭。
美國媒體《軍事觀察》報導,中國解放軍空軍將在2023年底前退役最後一批殲-7。中國空軍現役裝備殲-11和殲-16重型戰鬥機,加上殲-10C中型戰鬥機,200多架殲-20隱形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殲-11BH/BSH重型戰鬥機和殲-10AH/SH中型戰鬥機,還有少量殲-8D戰鬥機和殲轟-7A戰鬥轟炸機,成為解放軍主力。
中國也引進俄製蘇-27,蘇-30和蘇-35重型戰鬥機,三款戰鬥機在海空軍列裝數量維持在160架左右,配合三款殲-20,殲-16和殲-10C戰鬥機服役。中國每年新列裝新型戰鬥機數量超越全球任何國家,雖單款戰鬥機的年製造規模不如美軍的F-35戰鬥機,但多款戰鬥機數量相加,超越美軍戰鬥機年製造量。
殲-7戰鬥機是上世紀仿制蘇聯米格-21戰鬥機的機型而來,曾是中國空軍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被改裝成數十種不同型號的機型,後期版本的殲-7型戰鬥機,綜合作戰性能遠超米格-21戰鬥機,被稱為「終極米格-21」。
作為第二代戰鬥機,雷達等航電系統相當落後,作戰半徑600公里,載彈量約1.5噸,目前中國周邊國家裝備四代戰鬥機,殲-7戰鬥機難以抗衡,改裝成為無人駕駛的自殺式無人機或許是選項之一。殲-7戰鬥機曾出口伊朗、阿爾巴尼亞、埃及、巴基斯坦和伊拉克等國家。
美媒指出,中國空軍退役400架殲-7戰鬥機,將被新製造的殲-10C和殲-16戰鬥機所取代。中國現裝備著超過300架殲-16戰鬥機,約600架殲-10系列戰鬥機,這兩款都是非常成熟的現役機種,取代殲-7型非常合適。
在台海空域,解放軍具備完整的攻防能力,作戰半徑範圍將覆蓋1500公里左右,能夠對第一島鏈的任何目標展開空中打擊。
中國加速退役殲-7戰鬥機,改由殲-16和殲-10C戰鬥機取代,是戰略性的重要調整,也可以說是解放軍正在為台海衝突做準備。殲-20,殲-16和殲-10C戰鬥機,阻止介入台海的美軍和其他國家。
殲-16戰鬥機作戰半徑在1500公里,在第一島鏈外執行空中警戒任務,可在第一島鏈一線作戰,對台灣的南北合圍。殲-16戰鬥機能夠搭載鷹擊-83K反艦飛彈,配合轟-6K轟炸機對美海軍航母打擊群的打擊。
退役的殲-7型戰鬥機將保留部分狀態較好的飛機,改裝為殲-7型自殺無人機,攜帶飛彈和航彈時,具備對地攻擊性能,必要時衝在最第一線,消耗美軍昂貴的遠程防空飛彈和空對空飛彈,這也是殲-7退役後最大的剩餘價值,以它二倍音速的速度,再利用駕駛殲-7的飛行員在地面操作,一定程度擾亂台灣空軍和飛彈部隊的佈防,臺灣軍方需研擬對策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