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被盜屢見不鮮,區塊鏈能否解決盜版之痛?
VNT Chain研究院/維特鏈團隊/張詠晴編譯
2019-03-22 17:19

 

對愛看電影的人來說,熱播電影上映是一定不能錯過的,像前段時間高分電影《水行俠》,我相信大多數和我一樣愛看電影的人都會買電影票到影院一睹為快。但在電影院上線不到一天,就有人發現網路上已經有盜版資源流出。其實除了電影,在這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原創影片、音樂被搬運、攝影作品被盜用、原創文章被「洗稿」……版權被盜已經屢見不鮮。

 

版權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除了電影,還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攝影、圖片等多個領域的作品。儘管中國先後有出台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與法律法規,但盜版侵權現象仍屢禁不止。有數據顯示,2017年,觀看盜版影片且沒有為正版影片服務付費的用戶,至少會給產業帶來136.4億元的用戶付費損失。

 

那麼數位內容產業這種現象為什麼屢禁不止,區塊鏈又是否能夠給出一些解決方案呢?今年我就和大家聊聊,區塊鏈+數位版權的場景應用。

 

產業目前存在痛點問題:

 

1.確權難:作品版權難追溯,侵權行為難判斷

 

目前數位內容產業的主要追溯手段,還集中在人工收集和人工溝通階段。以目前在互聯網上傳播比較廣泛的影片、圖片、音檔等數位內容為例,在新媒體時代,每天都有海量內容被各種媒體使用,因為應用場景複雜,渠道多、流通快,尤其在數位內容經盜版者處理後,幾乎無法追溯、無法維權,傳統手段難以取證和追責,無法確定是否侵權。即便是授權使用,也會發生被多場景、多渠道等違規使用的侵權行為,嚴重影響了創作者權益。

 

2.用權難:利益歸屬難界定,原創作者權益難保障

 

現在各種社交媒體高度發達,很多個人作品缺少和內容一體化的版權證明和聯繫方式。常常面臨需求難以匹配,中間成本高的問題,出現版權內容、訪問、分發和獲利環節利益歸屬難界定,利益難分配或分配不合理等現象。例如,我們在個人社交朋友圈、微博發布的影片、圖片一旦被人多次、多渠道分享轉載後,就容易出現內容使用者無法判斷數位內容的來源和版權歸屬,不知道該向誰購買版權的問題。

 

再例如, 「中間渠道」發行商佔很大話語權的影視音樂產業,音樂作品如果想投入市場,就必須通過唱片協議並依靠唱片公司來錄製、分發,且被發行商分走大部分作品銷售的利潤,原創作者在作品上獲得的利潤相對反而較少。

 

3.維權難: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

 

數位內容出現大量的侵權盜版行為,除了其背後利益驅使。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方對原創內容缺乏有力的版權保護。一旦出現侵權案件,維權成本高、訴訟週期長、盜版舉證難、內容賠償低就成了產業普遍現象,這讓很多內容創作即使被侵權,最後也都選擇不了了之,版權所有者權益常常得不到保障。原創作者得不到相應利益回報,盜版抄襲者賺的盆滿鉢滿,這不僅會損害創作者利益,更會嚴重影響創作者的積極性。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損失百億元,「區塊鏈+數字版權」能否解決盜版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