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台大醫生上網PO文求助,表示要幫病患抽血時抽不到血,病患不僅言語霸凌、還報警說要告醫生傷害。雖然這則PO文一出,網友留言多是偏向覺得病患小題大作,不過若你是病患,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呢?
<技術不好請換專業的來>
這則案例中,病患是遇到醫師無法順利抽血的狀況,這時有可能是因為病患個人皮下脂肪過厚、血管位置不明顯;也可能是因為血液循環較差,造成血管較細、及血管壁彈性跟張力較差,所以抽血針不易刺入血管壁,才無法抽到血。
因為抽血針較粗,病患在抽血時可能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覺得害怕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這樣的狀況時,可以先詢問是否能夠請較有經驗的護理人員協助,向護理人員清楚表達你的擔心。畢竟長痛不如短痛,總不能因為找不到血管就不抽血吧。
<醫療過程有疏失,先找單位主管>
無論是覺得護理人員態度很差、還是覺得他在進行醫療行為時有問題,能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言語辱罵(搞不好還反而被告公然侮辱或毀謗),而是先跟護理人員反映你的感受。如果護理人員仍無反應,可以記下他的名字,找他的主管或單位負責人投訴。
<備齊資料等調解>
如果基本的口頭反應仍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你也堅持醫院應該要記取教訓或得到懲罰,那麼就可以準備走第三方調解、或者對簿公堂了。
真的要調解或法院見的話,務必要記得索取完整的病歷作為證據。雖然申請病歷需要付費,但根據醫療法,醫院不得拒絕病人索取完整的病歷複印本。如果發生這樣的狀況可以去衛生局檢舉。
除了醫院內的申訴窗口,第三方調解可以找衛生局、醫師公會、鄉政市公所等單位申請協調。如果真的覺得很嚴重,最糟的狀況才是打官司,畢竟打官司需要投入許多時間跟金錢等資源,而且對方若是醫生或護理人員,恐怕也沒有時間出庭。
在醫護人員工時過長的情況下,不僅工作時的臉色可能不太好看,更容易導致醫療疏失的發生。想要降低醫療疏失發生的機會,除了體諒護理人員、好好跟他們溝通外,也許制度面的因素也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