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睽違半世紀,大阪再辦世博會:當年與今昔的關鍵差異?
洪嘉鎂
2025-04-14 10:30

2025年世界博覽會(2025年日本国際博覧会/大阪・関西万博)4月13日於日本大阪夢洲開幕,展出至10月13日。為期184天的展覽,展期主題為「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連結Saving Lives、Empowering Lives、Connecting Lives,以「People’s Living Lab」的概念進行展場規劃,期望能與世界80億人交換創意,共同創造未來社會。

 (攝影 / 楊方儒)

1970年大阪世博會是日本以及亞洲第一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為主題,聚焦於戰爭結束25週年的紀念,同時也展現日本戰後高速經濟成長的成果。作為1964年東京奧運結束後的第一個國際專案,日本在鐵路、公路等建設進行大規模開發,花費超過6500億日元。

為了讓此次大阪世博會順利進行,日本透過外交手段鼓勵各國參加,甚至針對部分資金不足的國家開設國際聯合展館提高參與意願,最終有77 個國家(包括日本)、4 個國際組織、1 個政府和 9 個州城市參與,展現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當時正逢冷戰時期的科技競賽與太空探索,如美國館、蘇聯館人潮眾多,特別展出阿波羅 12 號帶回的月球石的美國館異常擁擠,而場域亦展出標誌系統、電動步道、磁浮列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手機、罐裝咖啡、肯德基等展品,亦改變現今社會發展。

此次大阪世博會睽違半世紀再度舉辦,1970年的盛會與2025年的新篇章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反映了時代背景、科技進步及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核心主題與規模

1970年日本正逢戰後高速經濟成長期,世博為對外展現國家實力重要舞台,但2025年日本則面臨人口老化、經濟趨緩等挑戰。在核心主題上,從「人類的進步與和諧」轉變為「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背後帶出日本從過去高經濟發展社會面臨人口問題,且2025大阪世博更將永續、人工智慧帶入,反應出全球課題解決。

1970年大阪世博選定吹田市,占地330公頃,吸引超過6400萬人次參觀,斥資超過6500億日元,為當時規模最大的世博會。而2025年場地則選在夢洲人工島,占地155公頃,預計吸引約2800萬人次參觀,總投入經費超過3000億日圓。相較後的場地縮小及參觀人數減少反映全球化及科技普及後,人們接觸外界資訊的途徑,不再侷限透過大型展覽。

科技展出與象徵建物

1970年世博會著重於科技、太空競賽的發展,包含電動汽車、單軌鐵路和行動電話,甚至NASA的月球岩石也成為展品,象徵最新技術與太空競賽的巔峰。而2025年世博會則聚焦於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綠色能源,並引入虛擬展覽,試圖展現智慧城市與永續生活的願景。

世博會除了展品外,引人注目的另個關鍵為展區象徵性建築,1970年的「太陽之塔」由岡本太郎創作,中心有一座名為生命之樹的巨大紀念碑。2025年總設計師為藤本壯介,以巨型木製環狀迴廊建築為主場景,並採用日式結構建築風格,成為世界最大木製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