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同時也叫做國際失智守護月,呼籲大眾重視對失智症長輩的關懷與陪伴。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2015年台北市民的十大死因,「失智症」首度進入北市女性十大死因之一,這其中的原因跟人口高齡化有極大的關係,從這邊也可以看出失智症已經不再是遙遠的名詞,而是每個人都要了解並共同面對的疾病。
為了宣揚正確的老年照護和失智照護技巧,台北市聯合醫院特別在這個月提供免費失智症篩檢服務,並辦理一系列的演講、電影欣賞、戲劇表演活動等,除了教導照護者正確觀念及技巧之外,也進一步強化社區失智照護,在中正健康服務中心附設門診部,希望能結合專業,開立高齡記憶整合門診,照顧社區老人。
對於失智症的不了解可能會延誤就醫,進而導致病情惡化,而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也可能同時承受極大壓力,有不少的案例就是因為被照顧者不想成為家人的累贅、負擔,而選擇自行了結生命;也有照顧者因長期照護而承受很大的壓力,長久下來不堪負荷而做出逼不得已之下的錯誤決定,這是社會的悲劇也是大眾必須面對並正視的問題,如果能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對於延緩病情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降低照顧者的壓力。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長輩會因為年紀越大,就越不想運動,根據研究發現,如果銀髮族越不愛運動,就越容易得到失智症,不過其實失智者是可以透過「自我管理」,來對抗疾病的退化,在這個前提之下是要事前發現以及家人的陪伴與關心,在對抗病魔的路上有家人的耐心陪伴,所謂心理影響生理,心理對於治療不抱有抗拒心態,病情自然會比較控制得住。
所以家裡有失智者,家人最該做的就是關懷,還有尋求相關照護,讓失智者不再感到孤單,而家屬也較不會求助無門而感到無助。
(圖取自Pixabay)
延伸閱讀:長期照護釀悲劇,該如何幫他們找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