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取自pixabay)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根據全球疫情地圖網站Wuhan Coronavirus Global Cases數據,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381621例,死亡率也達16563例。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數據,台灣目前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兩百大關,達到215例,死亡人數為2例。
面對即將到來的清明連假,屆時可能會湧現大量返鄉人潮,因而提高傳染風險,所以各界都十分憂心,掃墓祭祖活動極有可能會成為新冠肺炎的防疫破口。
現在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期,台灣的確診案例也在持續增加,但清明節屬於國人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重要節日,不容忽視。
以下5個建議,讓民眾能達到祭祀目的,同時也為防疫努力。
提前整理墓園
為了避免群聚感染風險,建議民眾可以採分流方式,多利用平常日前往掃墓,不需要全部擠在清明連假時才去掃墓。
網路直播
內政部建議,除了分流掃墓之外,民眾也可以選擇由一部份的族人到現場代表祭祀,並讓其他未到場的人以網路直播的方式參與。
線上祭祖
各縣市政府都已上線「線上祭拜」網站,民眾可以輸入受追思者名稱、追思話語及敬拜地點,就可完成線上祭拜儀式。台中市政府建議,不論是否到場祭拜,追思的心意才是最深遠且重要的,追思祖先之餘也一定要保護自身安全。
戴口罩、勤洗手
納骨塔(堂)屬於室內,若湧進大量人潮,再加上持續時間較長,都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所以除了遵守各地方政府規定的動線引導及人數管控之外,民眾也應佩戴好口罩、配合量體溫、用酒精消毒等,將防疫程序做到位。
大型祭祖活動改採代表祭祀
鄭成功祭典及桃園市新屋葉五美公清明祭祖,每年都吸引海內外眾多族人參與,不過為了因應防疫,經過內政部協調,都將改由代表祭祀,並以網路直播的方式,讓各地宗親都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