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帖。疫情裡的求生者和淘金者
吳仁麟
2021-05-26 09:00

不出門工作的日子像活在影印機裡,每天總是過得大同小異。健身房、辦公室、會議室、餐廳、酒吧甚至臥室都在同一個空間裡,那背後好像有個看不到的作息時程表在控制著我 

大部分該做的事還是照做,透過電腦和網路,即使大家見不了面,所有的工作和會議一樣依著進度走。 

試著想像,這場疫情如果發生在沒有網路的時代,該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沒有視訊教學沒有視訊會議,沒有網路購物沒有線上訂餐外送服務,很多人該會被悶死在家裡。

在歷經一整天的線上會議和打屁閒聊之後,忽然發現疫情之下有許多讓人意外的劇情正在發生。

當大家縮成一團在家放空耍廢救台灣的時候,有人在生存邊緣掙扎,也有人積極的在發疫情財,甚至有企業已經把算盤打到疫情之後。

大環境的慘狀大概可以預期,百業蕭條絕大多數人收入縮水,整個經濟供需生態進入負循環。即使電腦軟硬體相關服務的生意目前看來一支獨秀,但是如果各行各業都活不下去這樣的生意還能撐多久?

所以很可能出現的畫面是弱肉強食,就像地球經歷冰河期之後,只有少數物種能活存下來。這樣的情境下最可怕的敵人其實不是疫情,而是彼此搶奪資源的人或企業,事實上,許多你死我活的劇情早已開死。

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已經改變,疫情之前公司的資金核心是股市,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就是企業續航最好的油料。 

但是在這樣看不到未來的年代,誰口袋裡的現金多就意味著可以活得更久些。別誤會,這些現金並不拿來用的,而是用來說服資本市場以取得更多資金。好市多的帳戶裡有110億美金,嬌生公司帳戶裡有200億,這些現金都保障了這兩家公司未來的股價。

人人在家工作習慣之後,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大幅下降,辦公室房租、差旅費甚至員工福利都可以省下不少,這些錢如果可以省一時自然也可以一直省下去。至少,嚐到甜頭的股東是不會善罷干休的。 

但是更殘酷的畫面是,那些可以不進辦公室工作的人口大都是中高收入者,這些人進不進辦公室的收入都差不多;可是像勞力階級和餐飲旅遊業這些人口根本無法在家工作,而這些人也是地球上收入最少最容易失去工作的一群人。

疫情年代,有人忙著求生,也有人忙著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