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書單,共讀經典
前言:「菁英共讀」由位於台灣南北的兩位朋友陳一銘和吳仁麟共同經營。陳一銘在台南,吳仁麟在台北,兩人每週針對同一本書來分享心得。讀全球菁英所關注的好書,也期待更多海內外的菁英朋友來共讀和分享。
每週共讀的主題書,陳一銘都會精心製作了簡報投影片分享,連結如下: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z1lU9ishCsiMWlxGMaUI7vx_3cP-Hico/view
這次閱讀的是「快思慢想(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0181)」。
「萬般都是命」
吳仁麟(台北)
歐巴馬、比爾蓋茲和左克伯都是愛讀書的菁英人物,能同時出現在這三個人的書單上的書並不多,「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應該是極少數中的少數。華盛頓郵報甚至說,每個孩子進大學之前都應該讀這本書。
有沒有注意到「之前」這兩個關鍵字,在美國和許多先進國家,能進大學的人並不多。大學的責任是培養領導社會往前走的菁英,所以在進大學之前就該讀過菁英該讀的書。在美國稍有水準的大學,這本書很自然的就成了萬年不敗的必讀書,很多人甚至在完成大學學業之後一讀再讀。
這本書之所以會受到美國人這樣的重視,除了因為作者是美國人,獲得1997年普利茲獎,更重要的是具備了美國人的一些自我定位與世界觀:
一、 同理心:這本書讓美國人了解到,白種人能征服世界並不是因為自己比較優秀,而只是生對地方運氣好。(但這樣的意思也其實是說美國人真的主宰了世界)
二、 歷史感:用人類史的觀點去解析過去的一萬三千年,深刻認真的理解地球上的人發生過什麼故事,這樣宏大的意圖和看見也是學術世界的珍品著作。(國家地理雜誌後來把這本書拍成影集,竟然一口氣拍了三集才拍完)
三、 智慧眼:慈悲是最大的智慧,了解到人各有命,就能夠用不同的心情來看世界,有些事情是人再用力也無法改變的。(就像非洲人永遠無法馴服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動物,自然無法開展像其他土地上的文明)。
這本書在我書架上至少躺了十五年,總是三不五時拿出來翻翻,實在太有趣了,每多讀一次都有新發現。由於這本書太有名,網路上資料更是成山成海,這又成了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從1997年出版到今天,22年來許多讀者又從成本書寫出許多內容,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共創。
作者Jared Diamond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這一部人類大歷史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五百年前是西班牙人渡過大洋到南美洲滅了印加帝國,而不是印加帝國的人到歐洲滅了西班牙?為什麼世界上有些地方發展出了高度的文明、有些地方到了今天卻很落後?
1972年,Jared Diamond在新幾內亞做田野生物學調查,他和一位原住民聊天,原住民問他:「為什麼是白人能製造出這麼多貨物?為什麼我們黑人製造出的貨物卻這麼少?」。這句話問倒了Jared Diamond,也給他寫這本書的動機。長久以來人類社會之間的不平等是個事實,但是人類學家卻從沒研究過這個問題。
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他終於把自己心中的答案寫成這本書,全書厚達480頁,看完可以讓人去掉半條命,寫這麼多其實就只有三個字:「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每當有人問川普如何投資房地產,他也總是回答這三個字。
Jared Diamond認為,各大洲自然資源的不平等,是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落地八分命,就像中東肥沃月彎在一萬年多年前就有了農業,因為那兒本來就有原生的大小麥和葡萄(想不到同樣一片土地今天卻很貧瘠,幾乎很難種作,連葡萄酒都釀不出來了)。人類的農業就從這裡開始,世界上其他地區的農業,從種子到知識和技術都是來自肥沃月彎。
有了農業之後,人類開始動腦筋養家畜,馴服了馬、牛、羊、豬、狗這些動物來服勞務或當食品。但是人類養了動物之後,產生了後來意想不到的重大歷史,西班牙人到了美洲之後原住民人口一下子少了好幾十萬。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白人的船堅炮利大屠殺,而是白人帶來的傳染病。
這些傳染病都來自畜養的家畜,像感冒病菌就源自於豬。白人對這些病毒早就有了免疫力,但是美洲原住民從來沒有養過動物,自然就沒有這些病原,因此對這些疾病自然沒有免疫力。後來,百分之九十五的美洲原住民死於白人帶來的這些病菌。所以作者的邏輯就很清楚了,因為土地決定了農業能不能發展,農業的發展又決定了科技軍事和病菌的發展能力。
這就是他的答案,人類的歷史是由槍炮、病菌與鋼鐵所寫成,而根本的原因是土地,生在不同的土地就會擁有不同的命運。
所以,既然命運天註定,就該認命嗎?讀完這本書您就會知道,人會不會認命,其實也是土地決定的。
………………………………………………………..
「3分天註定,7分靠打拼?不,一切都是天註定」
陳一銘(台南)
「為何都是白人製造貨物,並且運送貨物過來?為什麼是我們被歐洲人殖民,不是我們殖民他們?」作者與新幾內亞政治人物「亞力」的對話,展開了這個大栽問。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巨作,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書名述說了三種近代歐洲人展開自航海時代全世界殖民的三種近因。
然而,如果世界再次重來,或是再多幾次重來,歷史有可能被改寫嗎?會演變成由非洲、美洲的住民,帶著槍炮、病菌與鋼鐵去征服世界嗎?
恐怕很難。而此書中給出了一系列的原因。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個「命運」似乎是很難被逆轉。讓我們來跟著作者的調研與思路,一探究竟。
人類的誕生在700萬年前,由非洲開始活動,而大約在13000年前,基本人類的足跡,已經遍布五大洲。
目前研究看來,大約在五萬到十萬年前,產生了第一次的大躍進。「認知革命」與「語言革命」。這種突變,讓智人得到了與其他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他們開始能進行精確的溝通、並且透過想像的能力,來集結大量的智人。成為史上群聚性最強的物種。
而這才只是開始,非洲最早起源的智人,經過了幾萬年的演進,現今為何不是非洲人領先世界?反而如我們所知,非洲長期處在落後的狀態。
我們先從以下這幾個種族得以征服其他種族的近因來看,慢慢的推理演譯:馬、槍與鐵劍、航海技術、政治機構與文字、病菌。
馬匹:讓移動力獲得強化,大幅提升種族橫跨大陸的能力。
槍與鐵劍:這不用說,歐洲人對抗美洲原始土著的石器,大人欺負小孩。
航海技術:得以跨越洲際,進行征服。
政治機構與文字:高度階級化的政治體系與文字系統,讓溝通效率大幅提升,對比隊群、部落、酋邦,能夠動員更多的人力、資源更好的分配。
病菌:當歐洲人將病菌帶入到原始部落時,殺傷力比槍炮來得更強、而且是決定性的。
而這些近因,當然不是我們要探討的。因為這在歷史上,顯而易見。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才是我們想要透過此書獲得的。
我們先從定居生活、人口稠密度的影響來看:
一、技術的發展
作者透過一系列的研究,工藝與發明等等,科技的發展與人口稠密度有相當大的關係。越多的人口,越容易產生天才,越多競爭、技術越容易迭代,組合。
而對比遊牧民族,定居生活模式,來自於糧食剩餘與儲存。如此一來有多餘的人力投入工共工程,進而這影響到了「武器」與「航海技術」。
二、政治機構
相對幾十人,以血緣關係為連繫的隊群、幾百人的部落。「國家」很容易地超過百萬人。而這樣高度稠密化的組織,在幾個面向有相當高的效率:經濟、溝通、農業、武力整合。
在部落、隊群,經濟可能還是仰賴「交換」這樣的系統。難以有效分工。而溝通,因為不夠集權化,大家平等,所以難以有效率。
三、病菌
病菌的演化,需要高度密集的人口、牲口。從牲畜來的病菌,演化到人類可以適應發展出抗體與對付手段,其實需要很長期的時間。當人口稠密度不高,根本沒有足夠的群體給予演進。所以面對舊世界的病菌,新世界的傳統部落,不碪一擊。
看完人口稠密與定居模式的影響,我們離終極因又近了一步。而再往上探究,要達到高度的人口稠密與定居模式,這答案便是農業上的發展了。
密集農業與複雜社群其實為自增強迴路:
人口成長形成社群複雜,再更進一步助長密集農業,與進一步的人口成長。
並且,在人口成長後,有許多因素,會再強化此循環。
1:定期注入勞力,穀物收割/儲存,空閒人力進行公共工程。
2:餘糧可以供養複雜社群非從事生產階層
3:定居型態,社群得以累積物品、發展科技和工藝。再強化農業效率。
人口稠密導至的政治系統演化成中央集權,分工促使公共建設,再使糧食助長。對比傳統隊群、部落的狩獵-採集手段,效率高太多。而太過於吃重天然資源的狩獵-採集的生活模式,更是讓人無閒去思考技術發展。稠密的人口另一個影響,就是讓傳統隊群的生存空間不斷地的減少。
接下來的問題,又接近終極因一步了。為何只有特定地方發展出農業?為什麼肥沃月灣兩河流域的文明不是往南邊非洲傳播?為什麼美洲沒有發展出高度密集的農業?
這是本書中提到,最殘酷的終極因:「大陸軸線問題」與「物種配置的問題」
一、歐亞大陸屬東西向軸線,而非洲、美洲屬南北軸向。且歐亞大陸,傳播上並無遇到太多氣候與地形的阻礙,反過來說,非洲、美洲,地形破碎,各種天然屏障與氣候限制。讓物種傳播的速度比歐亞大陸,慢太多太多。
二、物種配置:
動物:十四種主要可馴化的大型哺乳類動物,美洲竟然只有一種,羊駝的祖先。其他十三種,得天獨厚的全分佈在歐亞大陸。
植物:美洲以玉米為主,單位卡路里低。相比歐亞大陸主要的麥類,簡直不公平。
而這兩種配置,更直接了影響上面所說的農業發展。
說到這邊,賈德戴蒙的論點已陳述的很清楚。物種的配置優勢,與東西軸線傳播的優勢,讓歐亞大陸提前馴化了動植物,提前進入了密集農業社會,產生了高度稠密度人口的定居模式。
這種模式,導至了病菌的演化、高度結構化的政治體系與工藝發明。使得歐亞大陸提前掌握了各種對人類最重要的發明。
最終的結果,就如同我們歷史課本上讀到的,掌握了航海技術的歐洲人,帶著先進的武器、致命的病菌,來到了新世界。不費吹灰之力,征服了世界。
而另一個延申的討論便是「為何征服世界的是歐洲人不是同在歐亞大陸的中國人?」的確,中國人在當時的技術是贏過歐洲的,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書中後記有載,主要大概是分裂與統一對創新的差異。
以往,中國地大物博,集權封閉,缺乏競爭,所以競爭意識弱,創新相對弱。而歐洲是分裂,相互競爭,創新能力強。所以分裂比集中佳。
如今,資訊發達。世界上的訊息,再也沒有封閉可言。面對的是國與國跨洲際的競合。中國正在重新崛起,透過集權政治與高效溝通,跳過傳統商業發展路徑,直接往新世代的互聯網、AI前進。反觀歐洲,統整後的歐盟經濟體頻出狀況,所以看似集中又比分裂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輝煌的大航海時代」也只是近代的一個暫存點,大家對命定說不用悲觀,大航海的必然,只是加速了世界一致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起跑點已經越來越接近,而且這種差異將會越來越小。
本書邏輯明確,作者用字簡單,雖然厚達五百頁,但讀起來不難理解。結論也刷新了三觀,原來演變至今與人種智商無關,而是先天配置的差異。就好像我們在玩遊戲一樣,天賦沒點好,導致後續發展落後,無力回天,不過遊戲還沒結束呢!就如同中國文革後落後了30年,抓到手機裝置興起,全力發展。
雖然起始資源設定很重要,但是只要不放棄,擅用自身資源,哪天遊戲設定突然來個大翻盤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