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沿著多瑙河旅游兩個禮拜,我從德國多城經過奧地利維也納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發現兩件事:
一是藍色多瑙河不藍。不但不藍,還是混雜可以說是「近乎骯髒」的墨綠色。
他們改口說,當年號稱《藍色多瑙河》,其實只不過在強調這裏的人多麼羅曼蒂克,多麼有LOVE(很藍色)。當年為了學習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這首鋼琴曲,還常常挨老師拿尺打頭,有點冤枉(從此展開了我放棄古典音樂投入搖滾的人生)。
二是從南德巴伐利亞區開始,一路上所有餐廳或酒店,好像點啤酒比叫水更方便。我每次去德國二十幾年的合伙人家裏,向他要水,他都說沒有,然後拿來一大杯啤酒。幸好我也還有酒量…. (你真要買水,他們都要賣你更貴而有點醎味的氣泡水)。
兩周下來,天天大杯啤酒,腰圍足足膨脹了兩個尺碼!
我全世界旅行去過將近四十個國家。對我來說,始終覺得看「人」遠比看「景」更有趣。也就是說,所謂《風土人情》,我特別注重《人情》。
對多瑙河的羅曼蒂克迷思雖然破滅,但對一路上的歐洲風土人情還是喜歡的。尤其對比較陌生的匈牙利,更是刮目相看。
我們在布達佩斯多停留三天,逛遍大街小巷,還參加了三個晚上的地方古典音樂會。我們混跡在當地人的大市場逛了一早上,遇見一位特別親切的典型東歐胖媽媽,說說笑笑中,全體都買了一堆辣椒粉(paprika)與香料番紅花(saffron),大包小包地扛回酒店。
頭一晚我們去音樂會,從酒店搭車到音樂廳,付了6000元匈幣。過了兩小時,從音樂廳同樣路程返回,卻不用2000元匈幣。後來酒店經理告訴我們,布達佩斯的計程車,跑表「只供參考」。觀光客如果不明究竟隨隨便便跳上車,一定會被海宰。最好要先與他們議價,而不要任憑宰割。
返回酒店時,在市場門口叫計程車。當時有三部車排在街頭,我們一部一部地詢問計程車司機。第一位司機說4000匈幣,第二位司機堅持3000匈幣,第三位司機以2000匈幣成交。結果跑表回到酒店跑了不到1500匈幣。
更有意思的,最後一天從酒店check out以後前往機場。我們原先預付款訂好的車子沒有準時出現,於是我們被迫又在門口叫了兩部車,以免耽誤飛機時刻。上車後,順利開了大概超過半程,忽然間這位司機老大停在路邊,要我們下車。他說原來我們原先預訂的車子出現了,但我們已經搭了他的車老半天,他與預訂車對預付款談不攏,要我們一群人攜帶者十幾箱行李下車。
這還得了。不說我們不一定叫得到車子,一堆觀光客在不知名的地方戴著十幾箱行李,不被搶才怪。我們只好妥協,多付他錢,原路回到酒店,搭乘原先預訂的車趕往機場。
對我們來說,布達佩斯計程車種種是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可是如果我是布達佩斯當地人,我可就要頭痛了。
如果是一位奉公守法而誠實的司機,每天日夜跑車照表跑,而他的同行卻都在兩倍三倍地榨取觀光客(布達佩斯觀光客真是絡繹不絕),他對自己遵守規矩的作法會如何自處?對整體來說,我們喜歡布達佩斯的一切,但是回來後討論中記得的都是有關計程車的不良印象。一粒屎壞了一鍋飯,那些靠著小聰明宰割觀光客的計程車,知不知道Uber以後可以徹底淘汰他們這些垢病?
夏日的布達佩斯,在多瑙河兩岸白天風光明媚,晚上沿河新舊建築物燈火全開,夜景堪稱一絕。但是想到搭計程車的頭疼,就不想再回去了。
圖片說明:在德國餐館不醉不歸!圖中右二為林富元,右一與左二分別是創業家臧大化與朱偉人,中間是前台積電技術長胡正明。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