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應該要規範的重點在於募資方式、額度,以及對一般民眾的限制。」STAR BIT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鄧萬偉在第二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對於台灣在區塊鏈產業的發展,鄧萬偉看見了「機會」及「人才」這2個切入點。從事IT產業15年,鄧萬偉感嘆台灣不管在軟體或硬體方面,只要台灣有做的東西,大陸也有做,台灣就會一直節節敗退、毛利率被壓縮。
但在區塊鏈方面,大陸的發展是「閹割式」的。因為他們不能碰ICO、交易所,在綁手綁腳的情況下,大陸想發展區塊鏈的速度是不會快的,而這也是台灣的大好機會!
兩岸三地或亞洲的區塊鏈人才,若在大陸找不到可發展的市場,極有可能都聚集到台灣。況且,台灣每年輸出這麼多理工資訊類人才,在這方面絕對是足夠的。所以從機會及人才的角度來看,鄧萬偉認為,台灣的發展性非常可期。
在STO方面,現在大家非常注重反洗錢、反詐欺,業者也都希望能合法合規。鄧萬偉表示,STO應該要規範的重點包括募資方式、對一般民眾的限制,以及額度是多少。所以以STAR BIT的角度,當然也會希望在各個東西都合法化後,訂出交易所能保障一般投資民眾的方向,使整個產業更加安全、活絡。
很多人會認識區塊鏈都來源於比特幣,也因為如此,「去中心化」的概念開始被提倡。不過放眼全球,從一開始上線,就真正做到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仍不算多。
亞洲第一間去中心化交易所「STAR BIT」在去年4月30日正式上線,並同步啟動STAR BIT Token(SBT)的ICO(首次代幣發行)。
STAR BIT使用以太坊的「智慧合約」,並結合專為ERC20代幣交易設計的0x合約協議,使之能提高個資安全性,並避免因訂單量不足而陷入無法與大型交易所抗衡的窘境。
STAR BIT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鄧萬偉,在去年接受《幣特財經》專訪時曾提到,交易所被盜的消息時有所聞,但是大眾對於意識到「去中心化」的重要性,以及對「安全」的敏感度仍沒有因此提升。以日本為例,日本金融廳核可的16家交易所中,竟沒有任何一家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所以STAR BIT也以本身去中心化的優勢,持續將自身品牌推向世界。雖然因為目前幣市行情不佳,許多推廣計畫及競合項目都暫緩,但對於實現「無國界去中心化精神」,仍是STAR BIT未來的目標。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已承諾在今年六月,將正式納管涉及有價證券或股權的ICO發行,也就是「證券型代幣(STO)」。今日《幣特財經》去電STAR BIT,鄧萬偉也表示,STO將是STAR BIT今年的發展重點,待相關法規正式出台後,就會全力往發行STO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