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會online】新南向要藉由新住民與東協母國鏈結!綠營不分區立委排第四,羅美玲正積極推動「新住民委員會」
採訪:楊方儒、張詠晴/撰文:張詠晴
2020-04-06 20:00

我們必須要問的是,當新住民女導演阮金紅拿起了攝影機,當新住民透過文學創作寫下顛沛流離,當新住民二代也同樣關心並參與台灣政治,我們究竟該如何真正聽見台灣新住民的聲音?又該透過何種方式處理權力不平等,才能讓「多元文化」不至於淪為口水戰,而是能真正為台灣社會注入豐沛活水的力量?

現代台灣社會中的你我,對於新住民應該已經不再陌生,他們可能已是我們家族的一份子,可能是班上同學的父母,也可能是你常去的那家小吃店的老闆。根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的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底,台灣的新住民人口高達794,929人,其中男性佔36萬人,女性佔43萬人,如今新住民總數已佔台灣總人口3%以上。

自1990年代新住民大量進入台灣以來,移民儼然已成為台灣國力的重要一環,縱然這一波新住民在台灣只有近30年的歷史,且在台灣社會及政壇一直屈於弱勢,直至2016年,台灣才有了來自柬埔寨金邊的首位新住民立法委員林麗蟬的出現,但隨著台灣社會對多元族群的態度轉變,以及各式各樣關於「新台灣之子」乃至於「新二代」論述出現,新住民不再被台灣主流媒體消音或被污名化,新住民的政治意識也開始萌芽。

我們必須要問的是,當新住民女導演阮金紅拿起了攝影機,當新住民透過文學創作寫下顛沛流離,當新住民二代也同樣關心並參與台灣政治,我們究竟該如何真正聽見台灣新住民的聲音?又該透過何種方式處理權力不平等,才能讓「多元文化」不至於淪為口水戰,而是能真正為台灣社會注入豐沛活水的力量?

「必須要有人在立院替新住民發聲!」位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第四名的羅美玲高聲說道。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羅美玲,於1987年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麻六甲(Malacca)來到台灣,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當時她沒想過,在台灣一待就待了33個年頭,自此,台灣成為了羅美玲的第二故鄉。

在台灣的日子,羅美玲曾在學校任教,並在與前南投縣議會議長吳棋祥成婚後,決定攻讀台中靜宜大學管理碩士,進而投身婦女社團、居服長照及公共事務。為更落實服務品質,羅美玲目前更攻讀彰化師大財經博士班,以強化相關知識。可以說從政這條路,從不在羅美玲的生涯規劃中。

丈夫吳棋祥意外被捲入地方產業紛爭,為羅美玲創造了踏入政壇的契機。2014年,羅美玲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南投縣議員,並在四年後代表民進黨成功連任縣議員。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羅美玲開始關注新住民權益,除推動台灣新住民權益關懷協會成立並當選理事長之外,她也透過督促南投縣政府成立新住民事務科,讓新住民有辦法找到的單一窗口,來反映生活中面臨的難題。

去年11月,民進黨中執會通過不分區立委名單,羅美玲以第十屆立委身份開始走入大眾眼中。即便名單釋出後,羅美玲立即遭遇了來自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對其新住民的身份以及參選涉及家族政治的質疑,生性開朗的羅美玲並未在意,她燦爛一笑說道,被徵召時自己當然已做好身份轉換的心理準備,但無論是過去在南投縣地方服務,或如今在立院推動立法,其不變的目標,都是要解決新住民遇到的問題。

因此進入立院兩個多月以來,羅美玲時時刻刻睜大眼睛、認真學習,也總思考該如何突破新住民如今面臨的困境,也正是這樣的勤勉與好學,讓羅美玲擔任立法委員的每一天,對她來說都有初見寶島的喜悅。

正視差異,不讓「多元文化」淪為口號

每每談起新住民,羅美玲並不直接聚焦在新住民的生命經驗本身,她談個體也談結構,談新住民姊妹的處境,也理性分析結構裡的集體困境。

羅美玲認為,若要真正解決弱勢困境,並為新住民姊妹提供有效協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解決她們在生活面遇到的難題,可以養活自己,而這絕非只有辦活動、談話聚會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培養每一位新住民姐妹都擁有一技之長。而她過去在南投縣長期經營的居服長照事業,以及於2016年推動成立的台灣新住民權益關懷協會,正好能發揮其功效。

如今居服長照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人力,而透過推動訓練包括新住民在內的婦女成為居服員,不僅能補足長照2.0中人力不足的缺口,也能為婦女創造二度就業的機會,也因為羅美玲過去20多年在南投縣在地推動新住民權益與居服長照的成功經驗,讓蔡英文總統於近年來數次到南投取經,最終將羅美玲延攬至不分區立委名單內。

然而新住民事務要解決的問題多而龐雜,進入立院之後,羅美玲該如何借力使力,推動新住民相關政策?

「進入國會後,我常常覺得台灣應該要先檢視現行法案,不是一直推新的法案。」羅美玲說,許多中央政策立意良善,但因自己長期在南投偏鄉服務,觀察到中央現行針對新住民擬定的法規,普遍有「從台北看天下」的大問題,在地方落實面出現落差,所以她認為,與其針對推出新政策,自己會先評估目前各地方對新住民政策的執行狀況,關注政策推動的順暢,如此才能真正正視差異,不讓「多元文化」淪為口號。

她的建議並不是天馬行空。因為現實生活裡,同樣有著應然與實然,政府擬定了政策期望一切按著期待走,但政策核心目標卻往往無法觸及社會的實務面。

拿今年二月的口罩爭議來說,中央防疫會議雖已決議無健保卡的新住民,可持居留證或入出境許可證,到健保特約藥局購買口罩。然而政令雖出,民眾在執行面仍有其困難,事實上仍有部分藥局因認不得健保卡之外的證件,使得新住民在藥局頻吃閉門羹。

為此,羅美玲在政令出爐後的隔天一大早向政府部門反映該狀況,並提議要政府給各個藥局統一範本,讓藥局認識居留證的樣貌。

「政策出爐但地方卻無法執行,這還只是其中一點,單單就口罩問題,我們就難以明確新住民事務的主責單位!」羅美玲神情擔憂,旋即說道,當天為了「追口罩」,她先是撥了電話給新住民主責單位內政委員會移民署,爾後又被轉介給衛福部疾管署,再被推給了食藥署,最後是由三個單位共同開會,才有了之後的因應措施。

這個事件顯現即便新住民人口已在台灣佔據一定數量,台灣目前仍未針對新住民事務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機制與政策,更遑論一個新住民事務平台。

「一直以來,我都期望政府能成立類似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新住民委員會。」因為意識到政府要增設新的政府機構仍有困難度,羅美玲提出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向政府建議加強「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的運作,提高每六個月僅舉辦一次的協調會議的頻率,讓這個跨部會的協調會議發揮更大影響力。

而正如同所有改造,皆來自於雙向溝通,羅美玲不只有在體制內親自操辦改革,多年來擔任議員時與南投鄉親建立的情感,也讓她甘願每日往返台北立法院與南投縣,持續在第一線傾聽民意,在公共政策及民意間做折衝與協商。

認同媽媽的母土,要從學母語做起

近年台灣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不少企業赴東南亞國家投資,政府也開始積極培育新二代,並由教育部於去年正式將「七國新住民語文課程」列為國小語文領域必選,期望透過提供新住民子女另一種的語文學習管道,來深化新二代所擁有的發展優勢,包括語言學習環境、跨國文化成長背景等,幫助新二代未來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要讓新二代對母國產生認同感,藉由新住民跟世界各國做連結,語言是一個很好的媒介!」羅美玲認同政府新政,但也在實地走訪民間後,對當局提出疑問:想進修東南亞語的人愈來愈多,但對於相對偏鄉的南投縣,能選擇的上課管道很有限,政府該如何才能讓想學東南亞語的人,都可以有管道學習?

羅美玲指出,東南亞語系多語言範疇廣,有些比較小的語種,可能只有少數人會選修,倘若偏鄉地區孩子想要學媽媽的語言,孩子極有可能被說服過去學習已經開班的、學習人數較多的語種,從而造成了「柬埔寨媽媽的小孩不能如願學柬埔寨語」的情況,成為另一種對少數的壓迫。

「政府有時候並不是刻意忽略需求,是真的不知道,這時候就需要跑基層的人去收集民眾聲音!」羅美玲說,這就是為什麼她必須堅守在國會中,因為唯有在不分區立委以及南投當地齊頭並進,才有可能透過「滾動式的修正」,讓中央政策真正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