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性別平等成遊行訴求,知道所謂的「性」包含多少意涵嗎?
余宗翰
2018-10-27 18:23

(圖片取自pixabay)

 

性別平等近年來成為關注度極高的社會議題,關乎人權,也關乎正義。10月27日的同志大遊行就將性平列入口號之中 ─ 「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18投彩虹」。

 

或許你有在關心,或許你只是聽過看過,總而言之,關於性平的「性」,大家瞭解其意涵嗎?

 

根據維基百科,在台灣,性別平等的意涵除了男女兩性的平等之外,還包括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等多元性別的平等,相關法律包括《性別平等教育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

 

在英文裡,sex與gender雖然通常可以互用,都是性的意思,但仔細分析,sex是生理性別,是依靠與生俱來的性器官來區分男女,而gender則著重於個人性格的陰柔或陽剛特質,是社會性別。

 

生理性別比較單純,除了少數人因為基因的變異而性別難分,大部份的人依生理只有男女兩性之分而已。社會性別相對來說就十分複雜,這幾年LGBT族群此統稱漸漸廣為人知,LGBT大致包含男女性之外較常見的四個「非典型」族群: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雙性戀是指自己會被男性與女性吸引,跨性別則是指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持疑或完全反轉的人,比如擁有女性靈魂的男性或擁有男性靈魂的女性。

 

大致地分類,性別平等中的性別除了生理性別,還包含性傾向的不同。性傾向是指是指一個人受到哪一性別的吸引。性傾向不是非男即女的二分法,而是連續的性別光譜,每個人的性傾向會分佈於「只對異性感興趣」到「只對同性感興趣」之間,甚至是流連不定。

 

性傾向一般被歸為四類: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對兩性均能產生浪漫情懷與或被其吸引)、無性戀(對兩性均不感興趣)。

 

再來是性別認同,性別認同簡單地說就是個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性別。每個社會都有大致定義的「社會性別」,比如應該勇敢的男性,應該溫柔的女性,而大部份的人都會被社會影響而符合個自的社會性別,但也有不少人與之不符。這些不想遵照社會性別想像的人就被稱為跨性別。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相同會採取變性手術,就是所謂的變性人。

 

最後是性別氣質,代表個人外在表現像什麼性別,又叫性別表達。如同社會性別一般,很多人都會有一套刻板印象,認為男性應該如何、女性應該如何,但有些人卻有不符合一般想像的性別氣質,比如時常聽到的娘娘腔、男人婆。男人婆可能其性傾向是喜歡男性的,但她們的外在氣質就是比較偏向男性,比較不受男性青睞。

 

一般來說,性別氣質反映了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但有時並非如此;比如有些男性雖然認同自己的男性身份,但性別氣質卻比較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