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觀點】楊丞琳的海鮮、我們的小時候
楊俊斌
2022-09-08 17:40

本文作者楊俊斌為資深兩岸媒體人,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首圖取自楊丞琳臉書粉專。

楊丞琳的一席話,引發了台灣社會的討論,到底大家的小時候真的很難吃得到海鮮嗎?

每個人的小時候都不一樣,有富裕也有困頓,吃不到海鮮和吃不起海鮮還是有差別。

台灣不大,但還是有山村不靠海,到現在要吃好的海鮮依舊是不容易,就算吃得到也要看吃的東西是什麼。

龍蝦、生蠔、九孔現在還是很貴,想吃雖然吃得起但總要想想,至少要有些名目才能吃得盡興。

聽起來普通的《那個魚》 也要到東港才吃得到,台南的一碗粥要賣到二百六十元,吃得起、吃不起,全靠自己的口袋深度,國民美食快成了高級料理。

基本上,五十年代的小時候,白帶魚、破雨傘並不是太過昂貴的魚種,一般來說都可以吃得到。

現在這些魚仍然可以吃得到,但要看的是何種料理方式、在什麼地方吃。

米其林級別的餐廳,就算只有一塊簡單的白帶魚,不少人還是吃不起。

不必太過苛責楊丞琳,至少她沒有否定台灣,她只是嫁了人,到大陸討生活,就像台灣也有很多的陸配一般。

就算只是想吃一碗有著家鄉味道的食物,也是很難吃得到,有些東西不在價格也不在稀有,大多的時候是心情。

楊丞琳或許小時候的回憶裡,家裡的確吃不起太貴的海鮮,每一個人的心情底層都有流著口水而吃不起的東西,至少在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楊丞琳吃不起的海鮮,就當作是對過去生活的態度,給了自己拚搏的動力。過去吃不起,現在只要想吃就能滿足,稀有成了日常,這不就是做一個人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