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國的茶或是西方的咖啡、紅酒,澀味都是品評味道的重要標準,可以讓飲品更有層次。如果覺得所謂「層次」很難理解,科學家的說法就更讓人茫然了,科學家說澀味其實是觸覺。
什麼是味覺?
味覺是指食物在口腔內觸發味覺器官(比如味蕾)的化學反應系統而產生的感覺;簡而言之,科覺家對味覺的定義比較嚴,非得是「味蕾」感受到的才叫味覺,依這個標準,中國人所認知的六種基礎味道:酸甜苦辣鹹澀中只有酸甜苦鹹是味覺。
(味蕾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辣味,是刺激性物質觸發神經,產生類似灼熱感的痛覺,而非味覺。所以只要身體上有神經能感覺到的地方都能感受到辣。
中國人還有一種味道叫鮮味,基本上不算入基礎的味道,但日本科學家在上世紀初鑒別出鮮味,發現鮮味是味蕾對於麩胺酸鹽與核苷酸的反應。經過學界多年的辯論,終於將鮮味加入酸甜苦鹹成為五大基礎味覺之一。
(紅酒的澀味主要來自葡萄皮與籽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那澀味是什麼?
之所以有澀味,是口腔上皮細胞遇到澀味觸發物質,如茶與紅酒的多酚類、有機酸、酒精等,感受到皺縮、拉扯的複雜感覺。
人類的口水中含有種類豐富的蛋白質幫助吸收食物營養、抵抗細菌、潤滑口腔,而其中有一種叫做「唾澀蛋白群」的有機物質會與上述觸發澀味的物質產生反應,形成澀味。以多酚物質例,當唾澀蛋白群接觸到多酚物質會互相纏繞成為不溶水的沉澱物,這些沉澱物會附著在舌頭與口腔表面,使口水失去濕滑感,那個瞬間口腔神經會感受到壓力與滯澀等感覺,綜合而成人們所說的澀味。
(漂亮的油滴)
其他的味覺
除了五個基礎的味覺外,還有油味、金屬味、鈣味等等,目前科學家還在爭議中,其中油味已經確認老鼠能夠感受到,而去年珀杜大學科學家更透過試味實驗,聲稱人類確能分辨出油味。事實上脂肪一直是食物美味與否的關鍵,並不是說脂肪是可口的,單吃油脂很噁心,但適當的油膩感會強化其他味覺,讓食物更美味。
如果能找到人類感受油味的機制,並純化出能觸發油味感受的物質(如同能觸發鮮味的味精),那將會掀起一場食品業的革命。試想,如果覺得烤馬玲薯乾澀無味時,不用塗上高熱量的奶油,灑上「油精」立刻油香四溢,誰受得了?
延伸閱讀:純真就是美味,2016美食展週五登場